一只胖鱼

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。
到得还来别无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

【摘抄】《认知觉醒: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》

周岭

◆  上篇 内观自己,摆脱焦虑

>> 

  本能脑早在婴儿时期就比较完善了,情绪脑则要等到青春期早期才趋于完善,而理智脑最晚,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。如果不需要准确的数字,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它们分别在2岁、12岁、22岁左右发育成熟,算起来各阶段时间相差约10年,所以在人生的前20年里,我们总是显得心智幼稚不成熟。

>> 

  种种迹象表明,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,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,而非理智。

>> 

  可见,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,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、即时满足。又因它们主导着大脑的决策,所以这些天性也就成了人类的默认天性。

>> 

  进化之手还未来得及完全改造我们,这些在远古社会具有生存优势的天性,在现代社会反而成了阻碍,甚至可以说,我们当前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成长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目光短浅、即时满足的天性上,不过在现代社会,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来代指它们显然更加贴切。

>> 

  事实上理智脑很少有主见,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,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,这正是人类被称作“自我解释的动物”的原因。

>> 

  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,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,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。

>> 

  归结起来,焦虑的原因就两条:想同时做很多事,又想立即看到效果。

  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: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,又极度缺乏耐心。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。

>> “舒适区边缘”

  选择正确的方向,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,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。

>> 

  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,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。这极符合人类不愿动脑的天性。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动脑,享受幸福也需要动脑平衡各种微妙的关系,而承受痛苦则只需陷在那里不动。虽然被动地承受痛苦也会耗费很多能量,但在基因的影响下,人就是不喜欢主动耗能

>> 

  “逃避不确定性”就被写入了我们的基因,所以,当我们的头脑中有很多模糊的选项时,我们就会不自觉地选择那个最清晰、简单和确定的选项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,就很容易选择享乐,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。

>> 

  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,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。

>> 

  读书方法——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,然后尽可能去实践、改变。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,而且也不会焦虑。

>> 

  潜意识的感性总能帮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,从而引导精力投入,快速提升自己,因为在拉伸区内学习难度最小、需求最贴合、见效也最快,很容易产生心流。可见,学习虽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但在合适的区域内,我们依旧可以体验到轻松和有趣,如果你感受到的总是痛苦和无趣,那十有八九是感觉不对——要么在困难区煎熬,要么在舒适区打转。

>> 

  直视死亡可以简化一切事物,让自己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;对于你喜欢的人物,不管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,只要让你深深地着迷,就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反射出内心理想的自己;而年轻的时候没有家庭、工作负担,那时的追求更加遵从内心,不会受外界压力的干扰。

>> 

  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早就埋下了人生目标的种子,只是成年后被生活压力所迫,理性思维开始权衡各种利弊,不愿承认或刻意忽略自己原有的梦想,而感性力量却始终在帮我们守护和珍藏那些理想。

>> 

  感性选择,再用理性思考

>> 

  行动力弱的时候,脑子里对未来的具体行动肯定是模糊不清的。

>> 

  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就是这样:无论是当下的注意力、当天的日程安排,还是长期的人生目标,他们都力求想清楚意义、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,而不是随波逐流。

◆  下篇 外观世界,借力前行

>> 

  情绪总是滞后于行为,所以人们做事时进入状态往往很慢,需要情绪过渡。

>> 

  目标定义越明确,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,精力越集中,技能越精进。如果目标太大,那就将它分解成小目标,这样做也是为了使目标更具体、精细。

>> 

  在有约束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效率更高,生活更充实。

>> 

  同时,我们也可以肯定:速成是不可能的。因为能力圈只能一点一点扩大,所以只要我们遵循匹配规律,不断在舒适区边缘拓展自己,同时愿意和时间做朋友,那么我们注定可以持续成长,重塑自己。

>> 

  娱乐热点并非没有价值,浅层知识也同样具有意义,但前提是你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深度——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是有效的。

>>

  学习不是为了知道,而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。

>> 用记录代替打卡

  他关心的是让打卡纪录保持完整,而不是让学习过程保持完整,其实对于学习来说,偶尔中断又有什么关系呢?

>> 

  任务设置时要使用新策略:设下限,不设上限。

>> 

  每天早上醒来,我们都会收到一份礼物——纯净的注意力。不管你昨天经历了什么,经过一晚的睡眠,你的精力总会得以“重启”。

>> 

  认知越清晰,行动越坚定。

>> 

  当一个人同时面临很多任务的时候,他的心智带宽就会降低,反而没有了行动力和自控力。

>> 

  脑子里存在大量任务和念头的时候,往往是我们行动力最弱的时候。

评论

热度(1)